陶道穴

陶道,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督脉。督脉、足太阳之会。在背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一肋间动脉后支。主治发热,疟疾,头痛,项背强痛,及癫痫,精神分裂症等。向上斜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7壮;或艾条灸5-15分钟。

定位方法:

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,陶道穴位于颈部下端,当后正中线上,第一胸椎棘突和第二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。

主治病症:

陶道穴的主治病症为:指压此穴道,可以治疗痔瘘、痔核、裂痔等疾病,具体细节请参阅本站穴道指压法相关网页“治疗痔瘘、痔核、裂痔”。此外,此穴还可配合其他穴位用来治疗颈部、肩部,以及相关的内脏病症。

补充内容:(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)

陶道穴 Táo dào(DU13)

〖穴位取穴法〗位于背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
〖解剖〗在腰背筋膜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;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,棘间皮下静脉丛;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。

〖主治疾病〗头痛项强,恶寒发热,咳嗽,气喘,骨蒸潮热,胸痛,脊背酸痛,疟疾,癫狂,角弓反张。

〖人体穴道配伍〗 配丰隆穴、水沟穴、神门穴、心俞穴治癫狂痫;配大椎穴、间使穴、后溪穴治疟疾;配合谷穴、曲池穴、风池穴治外感病;配肾俞穴、腰阳关穴、委中穴治胸背痛。

〖刺灸法〗斜刺0.5~1寸;可灸。

陶道穴 督脉足太阳之会。

〖穴义〗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。

〖名解〗

(1)陶道。陶,金玉之属也,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。道,通行的道路也。该穴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。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,至本穴后,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,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,故名。

(2)督脉足太阳之会。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,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,故为督脉膀胱经之会。

〖气血特征〗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。

〖运行规律〗循督脉上传大椎穴。

〖功能作用〗补益肺气。

〖治法〗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
人体穴位专题

腧穴相关电子书

  • 《人体使用手册》畅销中医保健图书
  • 《手穴手纹诊治》
  • 针灸专业电子书:《针灸学》、《中医刺灸》
  • 《中医基础理论》中医基础入门电子书
  • 《针灸甲乙经》

人体穴位图

人体穴位图主页(包含找穴方法视频教程等内容)

参看

  • 《针灸学》- 陶道穴

更多医学百科条目

lll